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时间:2011年07月04日 00:00 作者: admin 点击:

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一切活动、全部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共产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行动上贯彻党的指导思想。每一位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都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党的指导思想,自觉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党。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实践,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并为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人类历史的发展为其准备了必要的文化思想资料。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进行解放斗争的旗帜,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一问世,就在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巨大动力,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
二、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产生于1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普遍开展起来,而且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列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关于在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具体论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经济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有可能首先单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新论断,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特别是帝国主义无所不包的全球统治的人类状态,改变了世界历史运动的方向;它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即在继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之后,又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发展为社会制度的实践;它开辟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率先实践,开辟了各国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途径。
列宁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它排除各种迷信,反对各种非科学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同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思潮和派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列宁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实践、国际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实践、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成为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在列宁主义指导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先后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第一,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知识,就是指引工人阶级实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第二,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没有 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导,工人阶级就不可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变 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工人阶级就不 能从目在的阶缴转笠力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也只能是自发的、无组织的。第三,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呢?简要说来,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违背和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必须澄清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
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学说,现在已经“过时”。这种论调是完全错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研究他们当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而作出的某些具体结论,有些确实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情况,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而且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某些不再适用的旧结论,并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用新的结论来丰富
自己。所以,决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前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    -
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个“学派”,否认它对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错误观点在于贬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作用。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呢?其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必然通过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来保护其经济基础,巩固其统治地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之形成为一种指导思想。其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取决于它的阶级性,而且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所说明的问题.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向和总规律,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道路等根本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认识的最高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是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的人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拘泥于其个别结论和词句,否定从现实的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新的结论和观点,这也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机械地生搬硬套。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分析具体的客观事物,研究分析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党制定政策与策略的依据和基础。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实践。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必须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情势及其发展作精确的分析,善于把群众的经验、意志、思想集中起来,以高度的理论修养和极大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重大的创新。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二者的进度是一致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 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
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决定的。
二、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它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 .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3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主要是在战争中进行的。因此,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4 .关于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思想对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6 .关于党的建设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的第一项就是关于党的建设。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处理党内矛盾与通过批评、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并有机联系在一起。第一,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二,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独立自主。就是自力更生,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本国的革命事、出做好。
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党的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构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加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思想,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借鉴和启迪。前者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所吸收,成为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并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也是激励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它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五,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全面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并启迪和孕育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党的事业取得巨大胜利的理论基础,今后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 因为 毛泽东同志晚年犯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
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区别开来。
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中包含着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新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这要靠我们结合新的实践,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依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原理,作出一些新的理论概括,充实和丰富既有的结论。总之,要解决现实社会主义的许多问题,就需要把新的实践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科学论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后遇到的新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进一步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同时,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形成的这三大理论成果,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这一概括第一次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起来,整合为一个科学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刻联系。这是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以下的鲜明时代特征:
   1 .传承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2 .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当今中国国情,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功地指导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并不断被实践验证其正确性。
   3 .实践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国家根本大法。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略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同际环境。
第六·存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创
造性构想。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三届西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_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尊童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四、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
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为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五、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个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Ⅲ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人心。用科学理论的旗帜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经验、一个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一面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旗帜,就是一面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告: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并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规划了我国改革发展的蓝图。只要我们持续地、深入地、富有成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有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充满希望。
第四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是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党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这一口号后来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表述。新时期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涵。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旗帜鲜明地号召全党“继续解放思想”,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一个“继续”,一个“法宝”,凸显了在新时期新阶段不断解放思想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同时,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如同解放思想一样,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的实质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与时俱进贯彻到理论创新上将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则是实现实事
求是的实践价值。因此,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又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一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通过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二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不能把理论当作教条,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起来;三要确定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否是真理,还要回到实践当中去,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新时期以来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从而进一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只有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各级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党才能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还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我们党要永葆其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使自己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时代变了,问题不一样了,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路和措施等等也必须变化。“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代总在发展,事物就要随之发生变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也必然发生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研究新情况,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并用对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党就会丧失先进性。
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才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慨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
求真务实,是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求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创新的过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开拓创新要求我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要求我们以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与科 技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青年学生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承担中华民族在21世纪前五十年历史使命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和骨干力量。青年学生和其中的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要承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须具有全面的较高的素质,做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这就迫切要求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在国际风云变幻、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