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党的历史

时间:2011年07月04日 00:00 作者: admin 点击:

 

第二讲: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87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党87年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87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7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87年。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每一位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都要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并永远铭记在心。
第一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最终也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示,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适应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这种客观要求而诞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阶级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它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且,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六三”大罢工的掀起,第一次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威力。这标志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具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客观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迫切需要。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出现了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先后在各地建立起共产党的组织,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1921 年7月23日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的成立,是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在大革命洪流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兴起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大革命。共产党人领导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浪潮。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遣部队首先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共产党员在北伐军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发动工农运动予以配合和支持,使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北洋军阀。到1927年初,党领导的工会会员达280多万人,农会会员达950多万人,受党直接领导和影响的革命军队达3万多人,党员发展到近6万人。但孙中山逝世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掀起反共逆流,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了。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革命经验都不足,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酿成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三、在土地革命中开辟中国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人。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血的教训使党更加懂得掌握军队、实行武装斗争、工农联盟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给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斗争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从1927年到1934年,党先后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等十几个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连续击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到1933年,全国红军队伍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正当全国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时候,党内出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对全党政治长达四年之久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1934年10月,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 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中召开遵义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正确指挥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虽然长征结束时,红军由原来的30万人减到3万人,全国党员也剩下6万人左右,但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红军在沿途播下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积累了建军打仗、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解决了与之相关的军队建设、作战原则、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革命统一战线等一系列理论和政策问题,找到了实现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途径,从而结束了在黑暗中长期徘徊的困难局面,为党和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武器。
四、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最伟大、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新阶段。“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坚决主张抗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兴起。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中流砥柱,促进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许多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在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使统一战线在整个抗战时期得以始终保持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了空前壮大。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独创性经验,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族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特别是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它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945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纲领和任务;总结了历史经验,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选举产生了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七大的召开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五、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主张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但蒋介石倒行逆施,妄图抢夺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悍然发动内战。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清醒地分析了形势,领导解放区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领导各界人士建立巩固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党在全国各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合作下,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800多万军队,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分别于1948年9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949年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为最后打败蒋介石、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重要准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建设蓝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六、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领导全国军民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在全党范围开展了整风运动,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等,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造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1953 年,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的纲领。它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这是党在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经济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已成为主体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逐步健全,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在人民中逐步树立。我国基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二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经坎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文化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一、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历史课题,摆在了党和人民的面前。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再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工作的方针。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展开了探索。
1957 年,中共中央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帮助党整风,这是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步骤。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妄图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对他们的坚决反击是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造成了不幸的后果。1958年到1960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犯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的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错误。不久党即觉察到问题所在并努力加以纠正,但纠“左”进程被庐山会议后期的“反右倾”斗争所中断。庐山会议后继续“大跃进”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使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冬到1961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国内形势逐步好转。但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把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了。
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实现了很大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初步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党在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主导方面。”
1966 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大批党的领导干部为纠正“左”倾错误,减少“文化大革命”的损失,作了艰苦努力。由于党和人民的斗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在“文化大革命”中,党没有被摧毁,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继续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其中包括新的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等等。历史再一次证明,我们的党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二、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 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篇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往开来的转折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全面开展了拨乱反正工作和国民经济调整工作。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了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1982 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大会明确提出,在促进经济建设全面高涨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鲜明旗帜。党的十二大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并成为全国改革的重点。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的同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也得到了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了改革。在对外开放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步伐。在政治和思想方面,提出了要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进行改革的任务,要求全党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并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此期间,党中央在外交方针和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1987 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和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大会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了归纳,从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党的十三大后,我国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整个国民经济上升到一个新水平。针对经济加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党中央决定在经济领域进行治理整顿。但这一进程被1989年的“六四”政治风波打乱,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个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989 年6月,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组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我国实行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额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极大提高。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主权,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 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全党按照十五大确定的发展部署,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面对来自经济、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2002 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了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2007 年10月15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必将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人民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每一位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都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正确认识党,始终不渝热爱党,坚定不移忠诚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青春。
一、党87年奋斗的光辉业绩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多年。在前80多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80多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80多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87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1.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2.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3. 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世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4.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我们党执政以后才成为事实,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5. 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6倍。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3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6.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持发扬全国各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7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族的空前团结。我们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封建式的割据局面在中国大地上一去不复返了。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流不断加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8 .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我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人民、武装人民,并坚持用党的理论和纲领教育广大指战员,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打败了拥有优势装备的、异常凶残的国内外敌人。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断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9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我们积极倡导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原则,支持公道,伸张正义,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二、党87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87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87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87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87年。党87年奋斗历程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将永远指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理论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分别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同志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二,必须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保持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根本工作路线。
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要结合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谦虚谨慎。要用于正式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加以解决。这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结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新的伟大工程。
回顾党87年的奋斗历程,总结党87年的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学史明志,坚定不移跟党走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勇于开拓进取,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但对于党的历史知之不多,有的还认识不到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性。为了顺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青年学生要“学点历史”。“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每一位期待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都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正确认识党,进一步增强对党的热爱、信任和忠诚,坚定不移跟党走。
1. 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对党的热爱
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87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历经艰辛、付出沉重代价,由弱到强、从挫折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辉煌。一幅幅振奋人心、惊天动地、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从一个长期遭受列强欺凌的国家变成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作用和重要影响的国家。这一切无不向世人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艺术、坚强毅力和迷人风采。只有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斗争实践,才能更清楚地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才会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热爱。
2. 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对党的信任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党的历史上,有成功和辉煌,也有过沉重而惨痛的教训。曾发生过造成革命失败的左右倾错误,也发生过“反右”扩大化、“三面经旗”及“文化大革命”等失误;经济建设领域经历了3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模式等等。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能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历史重任,及时、冷静、认真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仔细分析基本国情,高瞻远瞩的观察革命年代及建设年代的发展趋势,发挥优势,克服弱势,消除劣势,带领群众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曲折历史中,找到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独创性的发展道路。通过回顾历史、对比现在和展望未来,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当时能过通过自身力量进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树立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坚定信念,增强对党的无比信任。
3. 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忠诚
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青年学生要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每一个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都要深刻认识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大责任,自觉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忠诚于党的伟大事业,自觉地以共产党员为榜样,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增强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